慈爱心灵

 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5194

【白话视频笔记】第51集 - 佛言佛语摘录(附-复习题)

[复制链接]
发表于 2020-7-1 06:28:52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
【白话佛法笔记摘录】

第51集 - 抛弃妄念 非想非非想



本集视频


【看师父说白话佛法】视频合集




有时候不要奢望在人生中拥有绝对的公平,好像这件事情一定要公平。实际上“公平”这两个字就犹如天平的两端,一端付出得越多,那么另一端承载着更多的希望

BH-51


我们有时候处在这个世界很多的矛盾中,或者人生在走向低谷的时候,不要太悲观,因为我们最终还是会越过一个一个障碍往上走。置身于低谷的时候,不要失望;置身于人生顶峰的时候,也要想到这是暂时的,不要忘乎所以

BH-51


人生不要过于执著平衡的心态能够让你好好学佛。有时候你选择了,自己做一些努力了,坚持了,走过了这条路,无愧于心就好。

BH-51


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走在人生的过程中,…“荣华花间露富贵草上霜”,一切都是虚幻的。拥有得多,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压力,可能会给你造成更多的烦恼,所以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人生,应该顺其自然,应该懂得什么叫随遇而安

BH-51


《白话佛法》就是告诉大家,人间很多东西不能看得太穿,有时候看穿了,自己会心痛。有时候有一些烦恼,能够随缘就好

BH-51


在佛经里经常有一句话叫“不可说”,世界上很多东西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,也就是说心里能够感受到的东西,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写出来和说出来。那种内心的感受、内心很多的境界并不是写得出来的。就像每个人学佛的经历都不一样,有时候那是一种悟性,那是一种,那是一种修心就是觉悟自己这颗心

BH-51


佛陀教化众生,叫我们要抛弃妄念执著,…所以佛陀叫我们进入非想非非想的状态。

· “非”就是不、不是的。

· “非想”就是不要去想;

· “非非想”就是不要去想,但是又不是不要去想,也就是说,不要去想,但是又并不是进入了完全不想的境界,这就是你的觉悟

BH-51


为什么很多东西不能说?因为当你想说的时候,你自私心在里面,你有妄念就在你想说的话里面。所以任何人说出来的话,除了这个说话的目的之外,一定还会有很多私心杂念。…所以,当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的时候,他硬要讲一定会讲出事情来。

BH-51


禅宗讲“不执著于文字”就是这个道理。当一个人学佛学到后来,整天跟别人讲文字,他已经执著在文字中。真正的学佛是要用智慧的语言解脱自己的思维

BH-51


佛家经典有一句话说:“有的事可说不可做,有的可做却不可说,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。”这就是你的理解能力,当佛经学到深奥的时候,完全靠自悟,完全靠自己内心阿摩罗识本性契合阿赖耶识,能够合在一起。

BH-51


有的事情你自己,你就是行菩萨道,但是不一定碰到没有缘的人一定要去跟他

BH-51


什么是既不可说又不可做的?那就是内心肮脏的思维,又不可以说出来,又不能做。做了有因果,不做就没因果。所以佛经这种经典的东西贯穿在学佛的智慧上面,学到后来,人的智慧会越来越开,人会不一样。

BH-51


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是由唐代的玄奘法师翻译的,它其实是一种禅宗的精髓。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”,佛家讲的“”就是眼睛所看见的一切事物人物,实际上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,要懂得色即是空,就是万物本空的禅学理念

BH-51


在这个世界上从拥有到最后失去,不管自然地失去,还是因为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失去,一切到最后都是空的。…这个理念就是让我们要开悟

BH-51


菩萨叫我们懂得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”,就是让我们不要对万物“执情”——执著这个感情上面,…因为这个情是的,…你只要一执著这些空性的东西,接下来内心不得自在,就是在谈空论空恋空。…因为恋空,这个空里还有色的,就是还有物体,还有你看得到的一切。所以你看破它,要照见五蕴皆空,要看到它的本质

BH-51


佛经《心经》就是告诉我们,内心想自在,想完全不被这些色所牵挂,想心中得到大自在,既要懂得什么叫“空”,又要在“空”当中知道怎么样能够利用人间的色(就是)来完成自己内心的空性

BH-51


不要去恋空,你的受、想、行、识全部都是你的感受。《心经》讲得很清楚,“”就是感受,“”就是思维,“”就是内心的行为形成的那种,“亦复如是”——也是这样的,都是这样的,到最后就是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

BH-51


在《心经》中认为恋取世事(恋就是怀恋,“我恋着这个事情,来夺取它”)实际上就是恋空。“我今天留恋,这个地方真好”,但是恋到后来一切都是空的,叫恋空,其实都是没有分别的。

BH-51


实际上怀恋就是恋空,因为最后什么都没有。你执取了它,不放下它,最后失去了它,那就是“色即是空”,最后就给你心中造成了很多烦恼,因为你得不到它。

BH-51


佛经上讲,一切能见或者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,其实是我们人生虚妄产生幻觉。…《心经》讲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所有的想象、所有的意识到最后亦复如是”——都是这样的,到最后全是空的。《心经》就是这么精彩。

BH-51


返回上一篇

学习下一篇


或者

一起来复习

边听边看边填空

建议对照文字,并手写纸上便于记忆




其实人生就是一种            ,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,实际上就是想取得一种平衡,拥有了这个,一定会失去或者错过那个。所以有时候在人间什么都想得到,结果往往会          更多,因为心里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。有时候不要           在人生中拥有绝对的          ,好像这件事情一定要公平。实际上“公平”这两个字就犹如天平的两端,一端          得越多,那么另一端承载着更多的          。就像朋友跟朋友之间、家里的夫妻之间、跟孩子之间都是一样的,实际上只要承受得多,得到的希望也就更多。


我们有时候处在这个世界很多的           中,或者人生在走向          的时候,不要太           ,因为我们最终还是会越过一个一个          往上走。置身于低谷的时候,不要           ;置身于人生顶峰的时候,也要想到这是           的,不要忘乎所以。有些人到顶峰,或者在单位里能够做一个很高的位子,他最后还会想到自己可能会下来。人生不要过于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 的心态能够让你好好学佛。有时候你选择了,自己做一些努力了,          了,走过了这条路,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就好。人这一辈子无非就是走在人生的过程中,我们每个人都在走人生的过程,“荣华花间露,富贵草上霜”,一切都是           的。拥有得多,可能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压力,可能会给你造成更多的烦恼,所以生不带来、死不带去的人生,应该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,应该懂得什么叫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
《白话佛法》就是告诉大家,人间很多东西不能看得           ,有时候看穿了,自己会心痛。有时候有一些烦恼,能够          就好。在佛经里经常有一句话叫“        ”,世界上很多东西只可意会,不可言传,也就是说心里能够感受到的东西,并不代表一定能够写出来和说出来。那种内心的         、内心很多的         并不是写得出来的。就像每个人学佛的经历都不一样,有时候那是一种           ,那是一种    ,那是一种    ,修心就是          自己这颗心。


佛陀教化众生,叫我们要抛弃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 ,我们不可以执著,不能有妄念,所以佛陀叫我们进入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的状态。“非”就是不、不是的。比方说不去做什么——非也;不去做,不要怎么做——非。“非想”就是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;“非非想”就是不要去想,但是又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,也就是说,不要去想,但是又并不是进入了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的境界,这就是靠你的           。世界上很多事情,你做也好,不做也好,有的事情可以做,有的事情不能做,实际上又可以做又不能做,又想做又不能想去做,这就是人生,要靠  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 


人为什么很多东西不能说?因为当你想说的时候,你有              在里面,你有         就在你想说的话里面。所以任何人说出来的话,除了这个说话的目的之外,一定还会有很多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,包括“我要显化”,讲了这句话之后,会有一些        心、    心、          心在里面,每一句话出来都会带着一点妄念,或者讲这句话,私心上能够感受到什么。所以,当一个人不能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出来的时候,他             ,一定会讲出事情来。


佛经经常叫我们不可说,有很多经书,也有很多佛言佛语,就是佛陀为了教化众生,让我们懂得不得已而为之,到了实在精神上控制不住的时候,一定要          它,就靠平时的          ,最后心中能够来感受它、来理解它。禅宗讲“不执著于         ”就是这个道理。当一个人学佛学到后来,整天跟别人讲文字,他已经执著在文字中。真正的学佛是要用智慧的           来解脱自己的           


佛家经典有一句话说:“有的事可说不可做,有的可做却不可说,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。”这就是你的理解能力,当佛经学到          的时候,完全靠         ,完全靠自己内心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来契合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,能够合在一起。师父跟大家做个解释,什么事情可说不可做。举个简单例子,别人做错了事情,你要讲他,你不讲他又不行,但是讲了他,你又不能去    ,所以就产生了一句话叫:“我如果像你这样呢?我如果这样对你呢?”所以有的事           ,但是你能这样去对他吗?你能这样去做吗?这就是经典,佛法的经典。


师父再举个例子,什么事情可做却不可说。          、好好地做           的事情,每天做功德,你去做,但是对那些           众生,你只要说了,比方说你吃全素,你跟他一说,引起他造          ,他就说:“山珍海味都不吃,你到人间来干什么的?你连享受都不会。”什么“酒肉穿肠过”……他们都会造口业,然后慢慢地你就帮他们    了。所以有的事情你             ,你就是行菩萨道,但是不一定碰到没有缘的人一定要去跟他说。有的既不可说又不可做,什么是既不可说又不可做的?那就是内心肮脏的            ,又不可以说出来,又不能做。做了有            ,不做就没因果。所以佛经这种经典的东西贯穿在学佛的智慧上面,学到后来,人的         会越来越开,人会不一样。


犹如《心经》里有一句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一样。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》是由                     法师翻译的,它其实是一种          的精髓。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识,亦复如是”,佛家讲的“    ”就是眼睛所看见的一切                      ,实际上这句话就是告诉我们,要懂得色即是空,就是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的禅学理念。你们想想看,在这个世界上从拥有到最后失去,不管自然地失去,还是因为离开了这个世界而失去,一切到最后都是空的。我们曾经拥有过,但是最后又失去了。我们曾经拥有过很多房子,最后失去了;我们人生拥有过很多,最后都失去了。这个理念就是让我们要            


菩萨叫我们懂得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”,就是让我们不要对万物“           ”——执著这个感情上面,执著“这个房子我可爱它了,我可喜欢了”“这个人,我可爱他了,我放不下”……佛经让我们不要去执著于这个    ,因为这个情是    的,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”。你只要一执著这些           的东西,接下来内心就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,就是在谈空、论空却又            明明知道这个人会离你而去,你还留恋他,最后得到的是空;明明知道这个酒店住半年很好的,哪怕住一个月,真好,服务这方面很好,但是你知道最后会离开它的;你的身体,你知道父母亲把这个身体借给你,也就是七八十年时间,你去执著于这个身体,天天去为这个身体花四五个小时化妆、美容,搞这些东西,到了最后这个身体离开你,你心里很难过。


所以这就是“色即是空”,因为你看到的东西就是空的。但是你去恋空,觉得这个空的是    的,怀念它,执著于这个恋空的            中,那就不懂得什么叫“空即是色”。也就是说因为恋空,这个空里还有色的,就是还有物体,还有你看得到的一切。所以你要            它,要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,要看到它的          


佛经《心经》就是告诉我们,内心想自在,想完全不被这些      所牵挂,想心中得到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,既要懂得什么叫“空”,又要在“空”当中知道怎么样能够利用人间的   (就是     )来完成自己内心的            。所以不要去恋空,你的                全部都是你的感受。《心经》讲得很清楚,“受”就是            ,“想”就是           ,“行”就是内心的行为形成的那种            ,“亦复如是”——也是这样的,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的,到最后就是“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。


举个简单例子,你今天想“多好啊,一年之后我能拿一个好房子,公司给我或者怎么样,好开心”,但是到了最后,这房子也是交还给公司的,它给你住的,那是不是“亦复如是”?你当时的想象、感受,开心吗?澳大利亚政府专门配给老人很多房子,就是说可以住一辈子,但是这个房子不是你的,等到你走了,政府就把这个房子收走了。这个不就是“亦复如是”吗?当时的感觉“我有房子了,我可以住一辈子了”,但是最后这房子是你的吗?他提早就告诉你“亦复如是”——就是这样的,不是你的,最后也不是你的,你是拿不到的。


在《心经》中认为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(恋就是怀恋,“我恋着这个事情,来夺取它”)实际上就是恋空。“我今天留恋,这个地方真好”,但是恋到后来一切都是空的,叫恋空,其实都是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的。我们回忆小时候天真无邪的笑声、儿童般的快乐、无忧无虑的成长、没有压力的生活,怀念啊,怀恋儿童时代,实际上怀恋就是            ,因为最后什么都没有。你            了它,不放下它,最后           了它,那就是“色即是空”,最后就给你心中造成了很多烦恼,因为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它。


所以佛经上讲,一切能见或者不能见到的事物现象,其实是我们人生           产生的            。也就是说,今天喜欢的东西是幻觉,今天所留恋的东西也是幻觉,因为它是           地拥有,暂时地给你看到,暂时地让你听到美妙的音乐。就像一个人参加音乐会,他特别迷恋这音乐或者歌星,听完之后散场了,一切都归空了,场地都空了,演员又空了,所有粉丝全部走空了,他还留恋在那里,依依不舍地不希望离开,最后就叫          ,就叫恋空。《心经》讲“色不异空,空不异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”,所有的           、所有的          到最后“亦复如是”——都是这样的,到最后全是    的。《心经》就是这么精彩。



更多白话视频笔记


白话佛法学习 - 书籍、音频、视频全了



*以上编辑与排版如有任何不如理不如法的地方,请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慈悲原谅!请龙天护法菩萨慈悲原谅!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



文章推荐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Archiver|手机版|小黑屋|慈爱心灵

GMT+8, 2024-11-14 15:48 , Processed in 0.097763 second(s), 19 queries .

Powered by 慈爱心灵 X3.4

© 2001-2020 慈爱心灵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